资讯导航
 
 
立夏时节 北方村民用一碗榆面饸饹犒劳自己
作者:管理员    发布于:2023-04-25 10:26:15    文字:【】【】【
在1959年到1961年这三年期间,由于当时的大跃进运动,农业发展受到了影响,粮食和农副产品出现了短缺。粮食不够吃,多数人吃不饱饭,为了解决吃饭问题,能够填饱肚子,农民想出了各种办法,寻找身边能吃的东西,比如野菜、草根、树叶、榆树皮等,就都成为了人们可以拿来食用的食物。 在当时的饥荒之年,野菜被采挖光,树叶被吃完,最后农民就想到了树皮,在农村生长尤其多的树木就是榆树,榆树皮也是所有树木当中没有苦味,还具有黏性的一种树皮,因此,榆树皮就成为了拿来食用的首选。 榆树可谓全身都是宝,不仅榆树的叶子能吃,在农村至今还保留着吃榆钱的习惯,榆树的材质结实坚固,在农村常被用于做架子车的车辕,榆树皮现在还是制作佛香、蚊香等燃香的优质材料。但是由于榆树生长的慢,在农村的使用价值也逐渐减少,因此,现在农村栽种榆树的现象不多了。 在过去农村饥荒的年代里,农民利用榆树皮的特点,把它发明成为了食物,并且还通过了加工工艺把它制作成为了榆面,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制作成为食品食用了,从榆树皮面的制作工艺上,就可以见证农民的智慧。 饥荒年代,农民把榆树皮从榆树上刮下来,刮树皮的时候要贴着木质部,贴近木质部的一层更为黏滑,也是最好的一层皮层。然后还要把榆树皮外面的老皮去掉,清洗干净,用刀剁成小段,经过暴晒干制后,再放入大铁锅内进行炒脆。 把炒后的榆树皮用石磨进行磨制,把磨制后的榆树皮粉末再过箩,把没有磨制好的还放回去继续磨,就这样经过多次反复磨制和过箩细化,就成为了榆面,这样的榆面因为炒制过,会有一股子清香的味道,就可以用它配制杂粮或单独制作食品了。 在当年没有现代化粉碎和磨面设备的情况下,制作榆树皮面确实很是费工费时的,但是为了能够填饱肚子,农民也不嫌制作榆面一道道工序的麻烦。当然,现在有了先进的粉碎设备,制作起榆面来就省事多了。 农民在饥荒年景,把榆树皮磨成面进行食用,现如今可能已经很少有人再进行尝试了。但是可以想象的是,在当时那种生活条件下,这种食品是不会太好吃的,杂粮尚且粗糙口味不佳,更何况是榆树皮磨出来的面粉呢。听经历过饥荒年的老人讲,现在回忆起来太难吃了,并且吃多了还会造成便秘。 时代的变迁,那种不堪回首的三年自然灾害成为了历史,农民的生活也获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现在不仅不需要榆树皮磨面了,大米白面都吃腻了,有人又想起了榆树面来,还竟然有地方把榆树皮面制成了美食,成为了当地特色,也算是对生活的一种忆苦思甜吧。还是希望大家能够不要浪费粮食,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。 更多关于三农的文章,请点上面的“关注”二字。您的每一次转发与收藏都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,您有什么疑问,请在评论区留言,本栏目会尽力帮您解答,谢谢!(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)
版权所有 Copyright(C)2013-2020 企业形象系列成品网站演示